今天的年轻人好像不投身创业大潮都忒对不起自己,尤其马云那句话影响深远,“梦想还是要有的,万一成功了呢”,但左右创业成败的因素很多,能力、机遇、运气、人脉缺一不可,也许换一个时机,马云就在肯德基一直干下去了。
每家服务商能存活至今,必然都会有自己稳定的客户群,他们只是没有能力去开发这套系统。
第二次复活是Nokia在北京发布了一款平板,在卖掉手机业务之后重新回到了移动设备的领域当中。
李翔:我觉得这个可以解释,为什么包括餐厅、小的内容公司、小的电影制片公司很难规模化,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一旦规模化,美誉度就下降,是这样吗? 李丰:有可能,所以说最后只能想办法在规模化和品牌度之间找平衡。智能企业与一般的企业的区别就在于,它不针对你我这样的消费者,只帮助大的产业。在各大地铁出口租下店铺做自提柜的方式也非常鲜活。
另外一个话题,我记得很多年前,旭豪他们还比较弱小的时候,阿里找他谈过一次,最后没有谈成。 今天在我看来,所谓的“把握时机”是指当时机出现时,创业团队自身的各项能力可以覆盖这个“时机”的方方面面。